基础不牢地动山摇!网络新手最容易混淆的四张表

01 第一张:MAC 表

一、定义

MAC 表(Media Access Control Table)是二层交换机中最核心的数据结构之一。它记录了设备在哪个端口可以找到哪个 MAC 地址,属于数据链路层的内容。

二、作用

交换机收到数据帧后,会根据目的 MAC 地址查表,决定该帧从哪个端口发出。

三、通俗解释

MAC 表就像快递分拣中心的登记本,记录着“哪个收件人住在哪条通道”,从而实现精准分发。

四、表结构示例

 

基础不牢地动山摇!网络新手最容易混淆的四张表

 

五、学习重点

  • MAC 表是交换机自学习的,默认只记录一段时间(比如 300 秒),时间一到就老化清除。

  • 如果找不到 MAC 表,交换机会进行广播。

  • 只存在于二层设备或具有二层功能的三层设备

实操命令(华为设备):

display mac-address

六、典型案例

某公司新装了一台打印机,大家都连不上。

排查发现是交换机的 MAC 表太满,老地址被清掉,设备不断广播冲掉表项,手动绑定 MAC 地址解决。

02 第二张:ARP 表

一、定义

ARP 表记录的是IP 地址和 MAC 地址的映射关系

当网络设备需要根据 IP 地址找到对应的 MAC 地址发送数据帧时,就要先查 ARP 表。

二、作用

ARP 表是三层设备(比如路由器、三层交换机)用来将网络层地址(IP)解析为链路层地址(MAC)的工具。

如果表中没有目标 IP 对应的 MAC,就会通过 ARP 请求来广播询问。

三、通俗理解

ARP 表就像你手机里的“联系人列表”:

你输入对方的名字(IP),手机就能自动知道打哪个号码(MAC)给他打电话(发数据)。

四、表结构示例:

 

基础不牢地动山摇!网络新手最容易混淆的四张表

 

  • 动态项: 系统通过 ARP 请求自动学习。

  • 静态项: 手动配置,优先级高,不会老化。

五、实操命令(华为设备):

display arp

添加静态 ARP:

arp static 192.168.1.100 00-1A-2B-3C-4D-6F vlan 1

清除 ARP 表:

reset arp

六、典型案例

现象:某用户电脑突然无法访问网关。

排查过程:

  1. 网线正常;
  2. IP 配置没问题;
  3. ping 网关不通;
  4. 查交换机的 ARP 表,发现没有对应的 MAC 地址;
  5. 手动添加静态 ARP 后恢复正常。

分析:ARP 表丢失或者错乱是常见问题,尤其是在大并发、网络风暴、攻击(如ARP欺骗)场景下。

七、小结

  • ARP 表是三层设备的“翻译官”,解决 IP 和 MAC 之间的“语言不通”。
  • 如果 ARP 表不准确,哪怕你 IP 配得再对,也走不通。

03 第三张:路由表

一、定义

路由表记录的是目的网络与下一跳地址的映射关系,用于指导设备如何将数据包从源头送到目的地址

当数据包准备发出时,设备会先查看路由表,看“去哪”“怎么走”。

二、作用

三层设备(如路由器、三层交换机)会根据目标 IP 地址,在路由表中寻找匹配的条目,决定数据包应该发往哪一个下一跳(下一设备的 IP),通过哪个出接口发出。

三、通俗理解

你可以把路由表看作是地图 + GPS 导航

  • 路由表 = 地图 + 路线
  • 目的地 = 数据包的目标 IP
  • 下一跳 = 路上的中转站
  • 出接口 = 你从哪个出入口上高速

四、表结构示例

 

基础不牢地动山摇!网络新手最容易混淆的四张表

 

其中 0.0.0.0/0 就是默认路由,常见于通向互联网的“兜底路线”。

五、常用命令(华为设备)

查看路由表:

display ip routing-table

添加静态路由:

ip route-static 10.1.1.0 255.255.255.0 192.168.1.1

删除静态路由:

undo ip route-static 10.1.1.0 255.255.255.0 192.168.1.1

六、典型案例

现象:某台服务器可以 ping 通本地设备,但无法访问互联网。

排查:

  • IP 配置正常;
  • ARP 表存在;
  • 查看路由表后发现没有默认路由。

处理:添加默认路由即可恢复:

ip route-static 0.0.0.0 0.0.0.0 192.168.1.1

分析:这类问题非常常见,尤其是边缘设备配置不完善、或者系统重启导致静态路由丢失。

七、路由表来源

 

基础不牢地动山摇!网络新手最容易混淆的四张表

 

八、小结

  • 路由表决定了数据包的“路径选择”;
  • 每跳都要查一次路由表,逐步推进;
  • 没有路由,数据包就“出不去”!

04 第四张:转发表

一、定义

转发表是设备根据路由表优化生成的用于高速转发数据包的表。它是真实参与转发动作的数据结构。

说白了,路由表负责“决策”,转发表负责“执行”

在华为设备上,FIB 表是从路由表同步过来的,只保留了用于转发所需的最简信息,极大提升了查找效率。

二、作用

当数据包到达设备,设备并不会直接翻查路由表(太慢),而是查看已经构建好的转发表来快速转发数据包到下一跳。

这张表更贴近真实的硬件逻辑,有些高性能设备甚至在芯片(ASIC)中直接维护 FIB 表。

三、表结构示意

 

基础不牢地动山摇!网络新手最容易混淆的四张表

 

相比完整路由表,FIB 表只有最关键的转发信息,不包含来源协议、管理距离、开销等附加信息

四、通俗理解

  • 路由表:老板指路说“你走这条路”
  • FIB 表:员工拿到路线表,按路线执行
  • 路由表变了 → 转发表也会更新(自动同步)

五、和路由表的区别

项目路由表转发表(FIB 表)作用决策路径,挑选最优路由快速查表,用于真实转发内容完整,包括来源、优先级等信息精简,仅保留出接口和下一跳可读性对人友好,易读对机器优化,结构压缩存储位置控制平面(CPU)转发平面(硬件/芯片)

六、常用命令(华为)

查看转发表:

display fib

查看某一条目标路由的 FIB:

display fib 10.1.1.0

查看 IPv6 FIB 表:

display ipv6 fib

注意:部分老型号设备没有单独的 FIB 命令,但 FIB 的功能始终存在,只是展示方式不同。

七、案例说明

现象:某用户无法上网,但在设备上 display ip routing-table 显示路由正常。

进一步排查:

  • 执行 display fib,发现该目的网段没有转发表项;
  • 检查后发现,该条路由是手工加入但未激活,设备未同步入 FIB。

解决方案:

  • 重新配置路由条目并确保接口状态正常,FIB 表同步后恢复转发。

八、小结一句话

转发表是网络设备真正“转发数据包”的核心执行表,没有它,再好的路由表也只是“纸上谈兵”。

05 四张表的关系与区别

表名定义/作用适用层级查询频率是否参与转发MAC 表记录 MAC 与接口的映射,用于二层转发二层设备高是ARP 表IP 与 MAC 的映射二三层通用中是路由表决策最优路径三层设备中否(不直接)转发表精简后的转发路径表,供硬件快速查表使用三层设备极高是(关键)

如果你能把这四张表搞明白,网络排障思路就清晰了,做网络工程也不容易被坑。

阅读剩余
THE EN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