交换机介绍

定义与功能

  • 定义:交换机(Switch)是一种用于电(光)信号转发的网络设备,工作于 OSI 参考模型的第二层,即数据链路层,也有工作在第三层的三层交换机。它可以为接入交换机的任意两个网络节点提供独享的电信号通路。
  • 功能
    • 隔离冲突域:在交换式局域网中,每个交换机端口就对应一个冲突域,端口就是冲突域终点,由于交换机具有交换功能,不同端口的站点之间不会产生冲突。
    • 扩展距离:每个交换机端口可以连接不同的 LAN,因此,每个端口都可以达到不同 LAN 的技术所要求的最大距离,而与连接到其他交换机端口 LAN 的长度无关。
    • 增加总容量:在交换式局域网中,由于交换机的每个端口具有专用容量,交换式局域网总容量随着交换机的端口数量而增加。
    • 数据率灵活性:对于交换式局域网,交换机的每个端口可以使用不同的数据率,所以可以以不同数据率部署站点,非常灵活。

分类

  • 按功能分
    • 二层交换机:执行桥接功能,是根据 MAC 地址转发数据,交换速度快,但控制功能弱,没有路由选择功能。
    • 三层交换机:是根据 IP 地址转发数据,具有路由功能。三层交换是二层交换与路由功能的有机组合。
  • 按应用场景分
    • 接入交换机:通常位于网络的边缘,负责将终端设备连接到网络,并提供基本的网络功能,如数据过滤、数据包转发和地址学习等。
    • 汇聚交换机:通常位于网络的中间层,用于将接入交换机汇聚起来,减少网络中的冲突和数据碰撞。
    • 核心交换机:则位于网络的中心,负责高速数据交换和大范围的网络连接。

内部结构

  • 共享式存储器结构:帧直接从存储器传送到输出端口,各模块之间不需要用背板总线连接,依赖中心交换引擎来提供全端口的高性能连接,由中心交换引擎检查每个输入包以决定路由。这种方式容易实现,但需要很大的内存容量,很高的管理费用,比较适合于小系统交换机。
  • 交叉总线结构:在端口间建立直接的点对点连接,每一模块都直接和任何其他模块相连,每一模块自己处理连接问题,不需要中心交换陈列模块进行集中控制。这种结构适合单点传输,对于多点传输存在一定的问题。
  • 混合交叉总线结构:是在交叉总线结构的基础上改进得来的,将一体的交叉总线矩阵划分成小的交叉矩阵,中间通过一条高性能的总线连接。优点是减少了交叉总线数,降低了成本,还减少了总线争用,但连接交叉矩阵的总线可能成为新的性能瓶颈。
  • 环形总线结构:在 1 个环内最多支持 4 个交换引擎并且允许不同速度的交换矩阵互联,环与环之间通过交换引擎连接。与前几种结构不同的是此种结构有独立的一条控制总线,用于搜集总线状态、处理路由、流量控制和清理数据总线。环形总线结构的最大优点是扩展能力强,成本低。

交换方式

  • 直通式:交换机只需要知道帧的目的 MAC 地址就可以成功的将帧转发到目的地。在交换机读取到帧中足够的信息并能识别出目的地址后,它将立即把帧发送到目的端口。优点是延迟非常小,交换非常快;缺点是无法检查所传送的数据包是否有误,不能提供错误检测能力,而且容易丢包。
  • 存储转发:将输入端口的数据包先存储起来,然后进行 CRC 检查,在对错误包处理后才取出数据包的目的地址,通过查找 MAC 地址表转换成输出端口送出包。可有效的改善网络性能,但数据处理时延大。
  • 碎片隔离:检查数据包的长度是否够 64B,如果小于这个值,说明是假包,则丢弃该包;如果大于这个值,则发送该包。这种方式也不能提供数据校验,数据处理速度比存储转发方式快,但比直通式慢。
  • 智能交换模式:集中了直通式和存储转发式两者的优点。只要可能,交换机总是采用直通式模式,但是一旦网络出错率超过了事先设定的阈值,交换机将采用存储转发模式,当网络出错率下降后,又重新开始直通式模式。

应用领域

  • 计算机网络:是构建局域网、广域网等网络环境的关键设备,用于连接计算机、服务器、路由器等网络设备,实现数据的快速交换和传输,提高网络的性能和效率。
  • 电话通信:在电话通信领域,交换机被用于在通话过程中建立连接,并在通话结束后断开连接。它可以根据需要将电话线路连接起来,实现通话的进行和结束。
  • 光纤通信:在光纤通信领域,交换机被用于实现光信号的转换和传输。它可以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,并将其传输到目的地。
  • 数据存储:在数据存储领域,交换机被用于将数据传输到存储设备中,并从存储设备中读取数据。它们可以连接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,如硬盘、闪存等。
  • 工业应用:在工业应用领域,交换机被用于连接工业设备和传感器,并实现数据交换和控制操作。它们可以提供实时数据采集、远程监控、报警和安全等功能。
阅读剩余
THE EN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