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大家帮我看一下这个ip地址划分后是不是对的?

一、子网划分:别再“一刀切”了!

常见错误:所有部门都用 /24(255.255.255.0)

很多网络采用“一个部门一个VLAN,一个VLAN一个/24”的简单模式。看似整齐,实则隐患重重:

  • 浪费严重:一个只有5台设备的部门占用了254个可用IP
  • 扩容困难:当某个部门突然扩张到300人时,/24不够用,只能拆VLAN或改掩码,引发网络中断
  • 路由聚合困难:零散的/24网段无法有效汇总,导致核心路由器路由表臃肿

正确做法:按需分配 + 层级化设计

请大家帮我看一下这个ip地址划分后是不是对的?

建议采用 “按终端密度分级” 的子网划分策略:

请大家帮我看一下这个ip地址划分后是不是对的?

二、DHCP网关服务器该放哪?

IP地址不是“谁先抢到谁用”,关键位置必须提前规划,避免冲突。

常见错误:

  • 网关地址随意设,如 192.168.1.1、192.168.1.254 混用
  • DHCP 地址池从 .10 开始,但未预留网关、服务器地址
  • 服务器使用动态IP,重启后IP变化导致服务中断

正确做法:建立“保留地址区”

在每个子网中,固定保留一段地址用于关键设备:

192.168.10.0/24
├── .1 - .10 → 保留:网关、防火墙、核心设备
├── .11 - .50 → 服务器静态地址(按业务分段)
├── .51 - .200 → DHCP 动态分配池
└── .201 - .254→ 预留未来扩展或临时设备

推荐规范

  • 网关:统一使用 .1(如 192.168.10.1)
  • 服务器:集中规划,如 192.168.100.0/24 专用于服务器区
  • 网络设备:192.168.254.0/24 专用于交换机、AP管理IP

三、缺乏可扩展性

典型场景:

  • 公司总部用 192.168.1.0/24,分公司用 192.168.2.0/24
  • 后来要上VPN互联,发现地址重叠,无法通信
  • 想部署IPv6,但现有结构混乱,无从下手

正确做法:采用“可聚合”的地址结构

使用 私有地址大网段(如 10.0.0.0/8) 进行整体规划,按区域或功能划分:

10.0.0.0/8
├── 10.1.0.0/16 → 总部
│ ├── 10.1.10.0/24 → 办公区
│ ├── 10.1.20.0/24 → 服务器
│ └── 10.1.254.0/24 → 网络设备
├── 10.2.0.0/16 → 分公司A
├── 10.3.0.0/16 → 分公司B
└── 10.100.0.0/16 → 无线用户

优势

  • 总部可通过 10.1.0.0/16 一条汇总路由访问所有分支
  • 各部门独立,避免地址冲突
  • 为未来新增部门、数据中心、云互联预留空间

★ 提示:即使当前设备不多,也建议从 /16 或 /12 开始规划,避免后期“地址不够用”。

四、其他常见的“坑”与避坑建议

请大家帮我看一下这个ip地址划分后是不是对的?

五、IP规划检查清单(上线前必看)

在部署网络前,请确认以下几点:

  • [ ] 是否所有子网大小合理,无过度浪费?
  • [ ] 是否为网关、服务器、网络设备预留了固定地址段?
  • [ ] 是否存在地址重叠风险(如分公司、合作伙伴)?
  • [ ] 是否便于路由汇总(如 10.1.0.0/16)?
  • [ ] 是否文档化?是否有专人维护IP地址表?

六、总结

IP地址规划远不止“给设备配个号”那么简单。它是一次网络架构的顶层设计,直接影响了:

  • 网络的稳定性与可维护性
  • 故障排查效率
  • 未来扩展能力
  • 安全策略实施

这三条原则

  1. 按需划分,不搞“一刀切”
  2. 提前预留,关键地址不抢
  3. 放眼未来,为增长留空间

一个好的IP规划,能让网络“十年不乱”,运维轻松;一个糟糕的规划,则会让团队陷入“改IP、抢地址、查冲突”的恶性循环。

花一天时间好好规划,胜过后期十天的救火。

阅读剩余
THE EN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