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级、三级等保要求对比,都需要用什么设备?

在中国的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(等保 2.0)中,** 二级(指导保护级)三级(监督保护级)** 是最常见的两个等级,适用于不同重要性和风险级别的信息系统。以下是它们的核心要求对比及对应的设备部署建议,基于国家标准 **GB/T 22239-2019《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》** 及行业实践进行深度解析:

一、适用范围与核心差异

  • 二级等保:适用于对社会秩序、公共利益或公民合法权益可能造成较小损害的系统(如中小型企业内部管理系统、地方政府非关键服务系统、一般性电商平台等)。
    • 破坏影响:影响范围有限,不涉及国家安全或经济命脉。
  • 三级等保:适用于对国家安全、社会秩序、经济运行或公共利益可能造成严重损害的系统(如金融核心业务系统、省级政务平台、大型互联网企业用户数据系统、三甲医院核心医疗系统等)。
    • 破坏影响:可能引发区域性社会秩序混乱、经济损失或国家安全风险。
  • 本质区别:三级等保在安全防护强度、技术复杂度、管理严格性及合规成本上显著高于二级,以抵御更高级别的威胁(如组织化攻击、高级持续性渗透)。

二、安全要求对比(技术与管理维度)

1. 物理安全

  • 二级
    • 基本机房环境防护(防火、防水、防盗),电子门禁 + 视频监控,UPS 或备用供电保障基本电力稳定性。
  • 三级
    • 强化要求:机房分区管理(核心区与办公区分隔)、入侵报警系统(红外 / 震动探测)、电磁屏蔽(防信号泄漏)、精密温湿度控制、冗余电力系统(UPS + 发电机双备份)及防雷击措施升级。
    • 目标:确保物理环境在灾害或恶意入侵下具备更强的抗毁性和恢复能力。

2. 网络安全

  • 网络架构
    • 二级:基础分区隔离(通过 VLAN 或简单防火墙策略),保障网络结构清晰。
    • 三级严格的纵深防御架构:划分明确安全域(如互联网接入区、DMZ 区、核心业务区),实施微隔离策略;关键网络设备需支持热备冗余(如双活防火墙集群)以保障业务连续性。
  • 边界防护
    • 二级:下一代防火墙(NGFW)或 UTM 设备,基础 ACL 访问控制、端口过滤、简单入侵检测(IDS)及防病毒网关。
    • 三级增强型 NGFW(集成 IPS、APT 检测、URL 过滤、深度包检测 DPI)、抗 DDoS 设备(流量清洗)、网络准入控制系统(NAC)(终端合规检查);VPN 要求更严格:IPSec/SSL VPN 需支持国密算法加密(如 SM4),并配置多因素认证(MFA)。
  • 安全审计
    • 二级:集中日志审计系统(ELK 或专用日志服务器),留存日志≥6 个月(网络行为审计)。
    • 三级堡垒机(运维审计系统)(强制运维操作录像、三权分立权限管理)、数据库审计系统(SQL 语句追踪 + 敏感字段标记)、全流量回溯分析设备(网络取证);日志留存≥6 个月且覆盖更细操作(如远程访问独立审计)。

3. 主机安全

  • 身份与访问控制
    • 二级:操作系统 / 数据库基础加固(账户权限最小化、口令复杂度策略),漏洞扫描工具辅助修复。
    • 三级强制双因素认证(堡垒机 + VPN+USB Key / 生物识别)主机加固扩展:基于可信计算的系统引导验证(TCM/TPM 芯片)、微隔离 Agent(进程级访问控制)、应用白名单;特权账号分离管理(PAM 系统)。
  • 入侵与恶意代码防范
    • 二级:基础防病毒软件(EDR/XDR)、端口关闭策略。
    • 三级主机入侵检测系统(HIDS)+ 终端管理系统(EDR 深度集成)漏洞扫描与虚拟补丁联动(及时阻断 0day 攻击);异构部署防病毒网关与主机防护软件。
  • 资源监控:三级需实时监控 CPU / 内存 / 网络异常(如基线阈值告警),强化剩余信息清除(敏感数据擦除)。

4. 应用安全

  • 二级:基本身份认证、会话管理、输入验证,应用层防火墙(WAF)可选配置。
  • 三级强制 WAF 部署(防护 OWASP Top 10 攻击,API 接口安全加固);代码审计工具(SDL 流程集成)、抗抵赖机制(数字证书 / PKI);敏感操作日志审计覆盖到字段级访问(如数据库表行操作)。

5. 数据安全

  • 数据加密
    • 二级:重要数据传输(HTTPS/TLS)和存储加密(AES 等算法)。
    • 三级核心数据全程加密(传输层国密算法 SM4+SSL VPN、存储层数据库透明加密 TDE、介质加密硬盘);数据分类分级管理(敏感标签自动识别加密强度)。
  • 备份与恢复
    • 二级:本地 + 定时批量异地备份(如 NAS 设备),恢复流程文档化。
    • 三级实时备份 + 热冗余架构(业务系统 RTO≤2 小时);备份完整性校验机制两地三中心灾备演练制度化(云 / 物理混合备份)。

6. 安全管理体系

  • 制度与组织
    • 二级:基本安全管理制度(如访问控制、应急响应),兼职安全岗。
    • 三级:专职安全团队(覆盖策略制定、审计、应急);完善风险评估、安全培训、应急预案演练(每年≥1 次实战演习)及第三方渗透测试机制。
  • 运维与审计
    • 三级严格审计:堡垒机会话全程录像 + 指令语义分析,第三方独立安全评估(等保测评每年至少 1 次),漏洞闭环跟踪系统。

三、设备部署清单对比

以下是二、三级等保核心设备配置差异及典型产品参考:

(一)二级等保设备清单(基础防护)

  1. 物理环境:电子门禁系统、消防灭火设备、UPS / 备用发电机、防雷器。
  2. 网络边界
    • 下一代防火墙(NGFW)(集成 VPN、IDS/IPS 模块):华为 USG 系列、深信服 AF、天融信 NGFW。
    • VPN 设备(SSL/IPSec):若防火墙未集成则单独配置。
    • 路由器 / 三层交换机(VLAN 划分)。
  3. 主机与终端
    • 主机加固工具(基线检查脚本)、EDR/XDR 防病毒系统(如奇安信、卡巴斯基)。
    • 漏洞扫描器(如绿盟极光、启明星辰天镜)。
  4. 安全审计日志审计系统(ELK 平台或专用设备)、堡垒机(可选基础版)。
  5. 数据备份:NAS 存储设备或备份一体机。
  6. 可选增强:WAF(高风险 Web 服务)、网页防篡改工具。

(二)三级等保设备清单(深度防护)

  1. 物理环境升级:精密空调、分区门禁 + 入侵报警、电磁屏蔽机柜、冗余电力系统。
  2. 网络架构强化
    • 高端 NGFW 集群(双活热备)+抗 DDoS 流量清洗设备:华为 CloudEngine 防火墙、阿里云云盾、科来抗 DDoS。
    • VPN 强化:支持国密 SM 算法 + 多因素认证(如深信服 SSL VPN + 堡垒机联动)。
    • 网络准入 NAC(终端合规检查):华为 iMaster NCE-Campus。
  3. 主机与应用加固
    • 堡垒机(运维审计核心):齐治堡垒机、JumpServer(开源)、安恒明御。
    • 数据库审计系统:昂楷科技、派客动力(SQL 操作 + 字段级监控)。
    • WAF(强制)+RASP(运行时自保护)联动:安恒明御、绿盟 WAF+RASP。
    • 主机微隔离 + EDR(进程级防护):奇安信 EDR、深信服 EDR。
    • 可信计算模块(TCM/TPM):服务器硬件集成。
  4. 数据安全深化
    • 加密机 / 网关(支持 SM4 传输加密):吉大正元、卫士通。
    • 数据库透明加密(TDE):商用数据库自带(如 Oracle TDE)或第三方加密网关。
    • 两地实时备份设备:昆腾磁带库(支持 CoD 扩容)、混合云备份一体机(本地 + 阿里云 / 华为云灾备)。
  5. 安全管理中心
    • 综合日志审计平台(SIEM/SOC):安恒明御、奇安信 NGSOC(聚合防火墙、主机、应用日志分析)。
    • 堡垒机 + 数据库审计 + 态势感知统一管控

四、关键差异总结

  1. 防护强度递进:三级要求全域冗余架构(网络 / 电力 / 备份)、更细粒度访问控制(进程级 / 字段级)、动态威胁防御(APT 沙箱、入侵阻断联动)及主动验证机制(可信计算、双因素全链路覆盖)。
  2. 设备复杂度与成本:三级设备清单更长、性能更高(如集群部署、国密算法支持),典型成本约二级的 3-5 倍(10 万~50 万元 vs. 2 万~5 万元级投入)。
  3. 管理与审计严苛性:三级强调三权分立运维(管理员 / 审计员 / 操作员)全流量回溯审计年度第三方渗透测试应急演练常态化,对制度落地与人员能力要求显著提升。

五、实施建议

  1. 精准定级:根据系统实际业务影响及行业监管要求确定等级,避免资源浪费或防护不足。
  2. 分层防护架构
    • 二级:聚焦基础边界防护(防火墙 + VPN + 日志审计)与主机加固,满足合规底线。
    • 三级:构建 “边界隔离(NGFW + 抗 DDoS)→ 主机纵深防御(堡垒机 + 微隔离)→ 数据全程加密(传输 + 存储)→ 智能审计响应(SOC 平台)” 的立体防护体系。
  3. 国产化适配:优先选用支持 ** 国密算法(SM 系列)、信创生态(麒麟 OS / 飞腾 CPU)** 的设备(如华为、深信服、安恒等国产方案),符合政策导向及长期安全需求。
  4. 持续优化:定期更新规则库(防火墙、WAF 策略)、漏洞扫描修复、演练灾备切换,确保防护体系动态适应威胁演进。

六、常见误区提醒

  • 设备≠合规:单纯堆砌硬件无法替代正确的策略配置(如防火墙 ACL 规则错误可能形同虚设)及管理落地(制度执行、人员培训)。
  • 复用与扩展:部分二级设备(如防火墙、交换机)可通过策略升级支持三级要求,但核心差异项(如抗 DDoS、数据库审计、堡垒机复杂度)需新增或替换设备。
  • 云场景适配:云环境下需部署云防火墙(如阿里云云防火墙)、云 WAF、云日志服务(SLS)等云原生安全组件,而非直接迁移物理设备方案。
通过清晰对比二、三级等保的核心要求及设备部署逻辑,企业可更科学地规划安全投入,确保系统在合规框架下实现 “适度防护、风险可控” 的目标。实际建设中,建议结合等保差距评估(现状调研)与专业测评机构的指导,制定贴合业务场景的定制化方案。
阅读剩余
THE END